Workflow
800公里救护车收费2.8万元背后:依赖进口两周需花20万元,国产ECMO商业化难在哪
华夏时报·2025-06-27 14:43

ECMO行业概况 - ECMO是一种人工心肺机,适用于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通过体外氧合与循环支持维持生命[1][2] - 设备技术含量极高,核心部件包括离心泵、氧合器等,研发和生产工艺复杂[2] - 国内市场主流品牌为美敦力、米道斯、迈柯唯和索林,其中迈柯唯和索林占据绝大部分份额[2] - 一台ECMO价格在150万元至350万元不等,开机耗材套包平均5-7万元[2] - 耗材只能一次性使用,包括管道、氧合器等,进口氧合器价格通常在1-3万元[3] 市场现状与供需 - 中国ECMO普及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每280万人才有一台ECMO,而德国为每2万至4万人一台[4] - 2023年前国内市场完全由国外企业垄断,2024年迈柯唯市场占有率最高约49.42%,汉诺26.43%,赛腾7.26%[6] - 国内ECMO赛道初步形成"三强破冰"格局:微创医疗、汉诺医疗、赛腾医疗先后获得上市许可[5] 成本构成分析 - 高昂费用主要来自设备采购成本高、配套耗材昂贵、运营维护成本高、研发生产成本高[1] - 人力成本包括心脏外科医生、重症医学科医生、体外循环灌注师等专业团队24小时监护[3] - 治疗通常在ICU进行,床位费用、监护费用等增加整体成本[3] - 两周ECMO治疗费用可达20多万元[2] 国产化进展与挑战 - 国产商业化推进对降低费用、提高可及性具有重要意义[5] - 国产ECMO赛道整体仍处于"爬坡期",技术可能接近"期望膨胀期"峰值[6] - 面临产品性能优化、产能爬坡、成本控制、市场教育、医保准入等发展困境[7] - 2020年疫情后资本热情高涨,但2023年融资事件和金额显著下滑[6] 临床应用与效果 - 自1972年以来ECMO成功救治众多重症患者,疫情期间被纳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2] - 适用症包括各种严重心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5] - 柯文哲引入ECMO后,所在医院重症患者存活率从19%提高到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