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为何突然成了“移动炸弹”?
虎嗅·2025-06-27 15:49
充电宝行业安全危机 - 充电宝行业陷入"易燃易爆"信任危机,多所高校禁用、机场严查,从必需品变为"烫手山芋"[1][5] - 罗马仕召回49.1745万台存在燃烧风险的充电宝,涉及PAC20-272等三种型号[5][6] - 安克召回近200万件充电宝,其中中国71万件、美国115.8万件[11][12] 产品质量问题 - 近五年移动电源不合格率居高不下:2019年39.7%、2020年19.8%、2021年25.0%、2022年35.4%、2023年44.4%[16] - 2024年最新抽检149批次移动电源,65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43.6%[18] - 消费者投诉集中在售后欠缺(18.68%)、质量问题(15.62%)、退款纠纷(12.06%)和虚假宣传(11.90%)[20] 技术隐患与行业乱象 - 充电宝主要使用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易因短路、撞击导致过热、鼓包甚至自燃[24][25] - 罗马仕充电宝在测试中多个时间点温度超过40℃[27] - 行业普遍使用低价C品电芯,存在容量不足、尺寸不符等问题,安全性差且性能衰减快[31][32] - 厂商将优质电芯资源倾斜至新能源车、手机领域,而将淘汰电芯投入充电宝市场[33] 市场影响与行业反思 - 北京21所高校集体禁用充电宝,航空公司紧急排查[14] - 充电宝行业在追求大容量(2万毫安)、快充(120W)等性能时忽视安全底线[35][36] - 结构性"偷工减料"暴露电池行业监管不严问题,厂商通过价格歧视转嫁风险[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