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破争议,让汽车质量监管精准发力
中国汽车报网·2025-06-27 16:04
监管政策升级 - 工信部将加强2025年度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 重点抽查舆论关注度高及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隐患的车型 违规企业将面临公开通报、暂停产品公告和新车申报等处罚 [1] -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 但部分车企为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产品质量 导致电池安全、续航虚标、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不可靠等问题频发 影响行业形象 [1] - 监管加码彰显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决心 为行业敲响质量警钟 [1] 舆论关注度界定争议 - 判定标准尚未量化 可能依据媒体报道数量、社交媒体热度或消费者投诉量 但各指标均存在局限性 [2] - 媒体报道需区分权威性与公信力 社交媒体热度需结合关键词、互动量及持续周期评估 消费者投诉需统一统计口径并过滤重复/恶意数据 [5] - 建议构建多维度加权评估模型 引入第三方独立机制发布舆情指数报告 避免片面性 [5] 质量安全隐患评估挑战 - 隐患程度判定存在争议 国家标准与实际使用故障频率需综合考量 近期"移动充电电源风波"暴露仅凭认证的局限性 [3] - 行业标准存在滞后性 难以快速覆盖新技术车型问题 部分停产车型隐患追溯困难 [3] - 建议建立动态评估框架 采集维修、保险等实际数据 按危害程度分级处理 成立标准修订委员会加速技术迭代 [5][6] 政策落地优化方向 - 缺乏明确标准可能导致车企钻空子 通过降低舆论热度或掩盖隐患逃避抽检 [4] - 需推行"车型生命周期"监管 增加新车抽检频率 建立停产车型追溯期 专项抽检精准打击质量顽疾 [6] - 科学界定标准可避免企业钻政策空子 减少无效舆论战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