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科新董秘的“傲慢”:上任后中断按月披露销售数据的长期惯例 近1个月未回复互动易投资者提问
新浪证券·2025-06-27 16:07

核心观点 - 万科近一个月在互动易平台零回复23条投资者提问,同时新董秘上任后中断按月披露销售数据的长期惯例,反映出公司在治理结构剧变与流动性危机下对市场沟通机制的瓦解 [1] - 公司信披问题从程序瑕疵升级为系统性漠视,包括互动易回复机制失效和关键经营数据披露断裂 [2][3] - 治理结构剧变导致董秘职能异化,从市场沟通转向风险隔离,优先保障国资意志而非中小股东诉求 [4] - 信披塌方与流动性危机形成死循环,加剧市场信任崩溃 [5][6] - 监管容忍度接近临界点,投资者已通过诉讼和减持表达不满 [7] - 信披危机本质是治理权争夺与生存压力下对中小股东权益的牺牲,需系统性重构 [8] 合规性失守 - 互动易回复机制失效:深交所规定需在两个交易日内答复投资者提问,但公司长达一个月未回复23条提问且未作延期解释,属于严重程序违规 [2] - 关键经营数据披露断裂:新董秘田钧上任后中断按月公布销售数据,尽管季报年报仍会披露,但月度高频数据的缺失严重削弱市场预判能力 [3] 治理结构剧变 - 董秘职能异化:田钧作为深铁系背景高管,上任后叫停销售月报,聚焦国资主导的债务化解,职责从市场沟通转向风险隔离 [4] - 双班子制与信披集权化:深铁入主后推行"双管理班子",导致信披流程复杂化,敏感问题需跨多部门及国资系统审批 [4] 危机传导效应 - 流动性危机与信披失信形成死循环:公司切断数据透明度导致投资者以"最坏情境"定价,推高债务展期难度 [5] - 历史信披瑕疵的信任折价:公司曾延迟6年披露高管奖金分配计划,事业合伙人计划未按规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新旧问题叠加引发市场深度质疑 [6] 监管与市场反应 - 监管容忍度接近临界点:深交所将互动易回复纳入信披考核,公司可能面临年报问询函升级、再融资审核受阻等风险 [7] - 投资者用脚投票:港股少数股东起诉公司未披露深铁并表方案细节,A股公募基金持仓降至历史低位(2025Q1仅占流通股3 7%) [7] 解决方案 - 短期补漏:清理互动易积压问题,恢复高频销售披露 [8] - 中期治理重置:明确董秘平衡职责,重建信披内控流程 [8] - 长期信任重建:将国资支持动作转化为可验证的信披指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