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新趋势 - 当前传统全球化合作模式面临瓶颈,整车销售壁垒增加并向供应链延伸,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受地缘政治、技术壁垒和跨行业融合影响,面临脱钩断链风险,需重构合作逻辑与路径[3] - 行业亟需探索产业合作新模式,推动产业链深度链接与协同发展,构建企业出海所需的综合性服务体系[3] - 开放合作是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协同创新是面向未来的必由之路,中国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球合作格局重塑的重要推动者[4] 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新路径 - 中国车型+供应链链接世界汽车产业,中国汽车配件+服务体系链接世界市场,海外中小企业链接中国汽车产业链,跨国企业本土化与"在中国、为世界"[4] - 小鹏汽车在欧洲探索四种市场模式:直营代理、代理制、子公司+经销商、总代理,全球化战略聚焦高科技、中高端、本土化[6] - 岚图汽车计划到2030年进入60个国家,布局500家以上门店,打造本地化供应链和生态链[6] - 电池出海成为产业链协同重要一环,需应对欧美及东南亚本地化生产、碳足迹政策,布局美洲、欧洲、亚太核心市场[6] 中国新能源核心技术突破与策略 - 中国通过电池、智驾、电控等核心技术打破日韩欧洲技术垄断,实现从"代工制造"向"规则制定"转变[7] - 电动化渗透率超40%背景下,供应链从成本驱动转向生态驱动,需打破地域、技术、产业与合作边界实现绿色出海[7] - 中国OEM进入欧洲需关注当地市场、法规、文化和用户习惯,加强与本地政府企业合作解决基础设施障碍[7] - 中国供应链在成本、质量、交付及创新领域形成显著优势,出海可提升全球竞争力[8] 跨国车企在华发展战略 - 2024年跨国车企在华利润普遍下滑,但近70%企业计划2025年后加大投资,78%聚焦研发领域,进入"研发2 0"为核心的合资合作2 0时代[10] - 梅赛德斯-奔驰近5年在华研发总投资超105亿元人民币,未来将追加140亿元投资,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落地[10] - 通用汽车将"在中国 为中国"战略升级为"在中国 为全球",与中国伙伴重构产业链价值[11] - 宝马2023年研发投入达90亿欧元,聚焦新世代产品架构、电池技术、自动驾驶,在中国建立德国外最大研发体系[11] 行业合作倡议与行动 - 论坛发起"跨国汽车企业在华高质量发展伙伴行动",推动跨国企业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共融共生、协同创新[13]
释放全球汽车产业合作新信号,GNEV2025上海论坛成功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