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刘涛:须通过司法实践让民营经济促进法“长牙带刺”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6-27 20:25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内容 - 中国首部民营经济基础性法律正式施行,明确"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方针"[1] - 广东民营经济贡献全省50%以上GDP、70%创新成果,但面临融资壁垒、执法规范等挑战[1] 法律亮点与制度突破 - 填补体系化法律空白: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写入法律,确立民营经济法律地位[3] - 保障公平竞争:要求落实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禁止隐性壁垒[4] - 权益保护升级:明确产权保护条款,约束行政机关不得出台歧视性政策[3][4] - 拓宽发展空间:支持民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科技攻关任务[3] 法律执行机制 - 需强化司法实践使条文"长牙带刺",通过案例引导明确法律适用标准[2][7] - 加快配套制度落地:重点完善市场准入、融资支持等可操作性细则[6] - 建立司法与行政联动机制:严惩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等行为[7] 对广东民营经济影响 - 广东民营经济主体达1837.87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总量96.48%[8] - 法律将助力稳定市场预期,打开民企市场空间,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8] - 广东需加快制定配套条例,如2023年已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施意见》[10] 广东实践探索方向 - 发挥工商联作用:开展"千所连千会助力百千万工程"等法律服务活动[10] - 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建立多形式渠道回应企业诉求,如"进企业解难题"专项行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