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范围内对算力基础设施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推动终端生态与场景应用迎来变革 [1]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达7470亿元,同比增长41%,预计2025年将达10457亿元 [5] - 2025年全球企业在AI解决方案上的支出将达到5860亿美元,金融服务、医疗健康和零售电商三大行业占比超60% [6] AI企业赴港上市情况 - 港交所共有超2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正在排队IPO,数量明显高于往年,包括特斯联、卧安机器人、群核科技等 [1] - 云知声将于6月30日登陆港股市场,推出边缘交互式AI芯片UniOne系列和600亿参数规模的山海大模型 [2] - 这些年轻的AI公司从创立到赴港上市普遍用了10到15年时间,例如群核科技2011年创立,2024年推出AI模型生成结构化3D场景 [2] AI行业发展阶段 - 2012年至2018年是AI产业的技术积累期,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计算机视觉领域技术爆发为产业化打下基础 [3] - 2019年至今,AI技术逐步成熟落地,渗透至金融、安防、医疗、制造等领域 [3] - 2025年以来,DeepSeek带动全球对中国科技公司的价值重构,为AI企业赴港上市带来机遇 [3] AI企业盈利状况 - 冲刺港股上市的AI企业大部分为未盈利企业,例如云知声2022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超12亿元 [4] - 群核科技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净亏损7.04亿元、6.46亿元和4.22亿元 [4] - 人工智能企业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若能成功上市将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 [4] AI商业化前景 - 2025年将是多家AI企业商业化的重要拐点,企业级市场加速向垂直领域渗透 [5] - DeepSeek等通用技术平台通过开源策略降低AI开发门槛 [5] - 恒生人工智能主题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为26.7%,为未上市企业提供更有利的融资环境 [6]
多家AI企业“赶考”港股盈利难题仍待解决
上海证券报·2025-06-28 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