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汇智聚力优化创新生态
经济日报·2025-06-28 06:05

上海科技创新范式 - 上海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战略使命,聚焦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从政策赋能、机制突破、未来布局、生态协同等维度创新实践,打造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的科技创新范式 [1] - 上海科技创新新范式核心在于"政策精准性、生态开放性、场景包容性"的深度融合 [1] 基础研究支持 - 上海构建长期稳定支持高风险基础研究机制,2024年修订《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明确财政科技资金用于基础研究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 [1] - 基础研究先行区启动建设,设立"探索者计划",引导企业等创新主体开展基础研究 [1] 创新网络协同 - 上海重点推进区校合作推动"0距离"转化,深化高校与区域协同创新 [1] - 张江科学城通过国家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源"青龙"机器人平台,降低行业研发门槛,吸引智元、傅利叶等企业参与生态共建 [1] 科创融资支持 - 上海构建"双中心"协同发展新格局,通过金融资源配置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赋能科技全生命周期 [2] - 推出"先投后股"试点,政府与社会资本共担早期风险,宝山区通过该模式支持20个硬科技项目,撬动社会资金1.5亿元 [2] - 人工智能二期基金、120亿元科创授信等工具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撑,创新"投贷联动"机制引导资本精准支持科创企业 [2] 制度体系改革 - 上海推进赋权改革激发科研活力,扩大"揭榜挂帅"应用范围,试行"以赛选项""以投代评"等筛选机制 [2] - 率先试点科技成果"完全赋权"模式,赋予科研人员对职务科技成果的完全所有权 [2] - 推动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如新微创源设立概念验证中心,通过"投孵联动"加速硬科技项目商业化 [2] 未来发展方向 - 制度改革是动力,通过赋权改革与容错机制建设释放科研活力 [3] - 生态协同是关键,产学研深度融合需政府、企业、高校共同构建创新联合体 [3] - 前瞻布局是基础,未来产业需打造动态管理机制与提高全球化资源适配能力 [3] - 金融赋能是保障,运用全周期资本支持体系降低创新风险 [3] - "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等科创生态综合载体将推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