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具身智能公司齐聚,热钱与泡沫并存的万亿赛道谁能挺进决赛圈
贝壳财经·2025-06-29 16:26
具身智能行业现状 - 具身智能赛道热度空前,投资金额攀升,各种资本涌入,被认为是万亿级赛道 [1] - 行业尚未达到泡沫阶段,融资规模与智能汽车头部企业相比仍有差距,国内头部公司融资规模在几十亿元人民币,美国同行达几十亿美元 [3] - 具身智能是中国少数能与美国站在同一起跑线的领域,但国内融资规模仍落后美国一个数量级 [3] - 供应链和人才是国内发展具身智能的特有优势 [3] 商业化落地前景 - B端垂直场景如搬运、上下料、质检等将最先实现商业化落地 [6] - 人形机器人当前能力有限,更适合执行简单任务,关键在于跑通数据、模型和服务体系 [6] - 家电制造产线已开始应用人形机器人进行涂胶工位上下料,因其能适应频繁产线切换 [6] - 具身智能当前应用场景可分为教具、展具、科研工具和素材工具四类,仍处于探索阶段 [6] 技术发展方向 - 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被认为是机器人大脑的可能终局,但当前范式仍有改进空间 [7] - 现有VLA模型以模仿学习为主,未来可能转向先训练视觉和动作,再与语言对齐的新范式 [7] - 行业正朝着更统一、更端到端的通用模型方向发展,VLA被认为是技术收敛点 [8] 行业竞争格局 - 决赛圈可能呈现多元化格局,包括主机厂、硬件厂商、AI大脑开发商等不同定位的企业 [9] - 行业最终可能收敛到全球一二十家主机厂,介于手机(6-7家)和汽车(几十家)行业之间 [10] - 软硬一体能力将成为决赛圈关键,创业公司有望在决赛圈占据重要位置 [10] - 通用家用机器人市场可能高度集中,但整体机器人应用市场将保持多样化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