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观察】小米汽车应从“流量狂欢”模式切换“责任担当”模式
小米YU7新车发布表现 - 小米YU7以3分钟大定破20万台的战绩创造汽车行业新纪录 [1] - 公司采用"先期预热抬价—发布时强调高成本—突然较低价引爆"的三级跳营销模式 [1] - 该营销模式接连创造现象级经典案例 [1] 黄牛市场现象分析 - 黄牛溢价转让订单高发,部分转卖价格高达数万元 [1] - 现象底层原因是市场需求量大而供给量不足 [1] - 交付节奏缓慢与营销杠杆加持导致订单火爆 [1] - 黄牛利用信息不对称和规则漏洞牟利 [1] - 黄牛市场已演化为具有外部性的二级市场 [1] 行业应对措施现状 - 苹果曾通过取消特定期限免费换新政策应对 [2] - 小米更新所有YU7订单预计交付周期 [2] - 目前措施收效不大 [2] 解决方案建议 - 需多方联动构建多维防线 [2] - 消费者教育提升至关重要 [2] - 平台监管强化是关键环节 [2] - 品牌策略优化是重要手段 [2] - 建议提升产能、加速交付并增强生产排期透明度 [2] - 可尝试AI识别高频异常订单行为 [2] 公司发展战略 - 手机业务对标苹果,汽车业务对标特斯拉 [2] - 对标不应仅限价格和产品层面,需解决负效应问题 [2] - 公司营销范式短期内不会改变 [3] - 需平衡流量加持与外部性责任承担 [3] - 应从流量狂欢切换到责任担当模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