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投机构“敲门”上市公司 搅局者还是拯救者?
上海证券报·2025-06-30 03:06

控制权争夺事件概述 - 知名投资人吴世春通过司法拍卖以1.5亿元竞得ST路通7.44%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随后联合其他股东提议改组董事会但遭全票否决,新旧股东矛盾公开化 [1] - 市场争议焦点包括创投机构入主角色定位("野蛮人"或"白衣骑士")、程序合规性及产业整合动机 [1][6] "竞拍+改组"策略法律争议 - 核心分歧在于原控股股东丧失股权后其提名董事的合法性,现行公司法未明确董事提名权与持股比例挂钩 [2] - 律师指出司法拍卖程序合规性高于二级市场举牌收购,不属于传统"野蛮人"行为,但暴力改组策略仍面临董事会抵制风险 [3][4] 信息披露与程序瑕疵 - ST路通董事会拒绝发出临时股东大会通知且未主动公告监事会决议,涉嫌违反信披义务,交易所已下发问询函 [5] - 律师建议通过股东会获取足够表决权是解决控制权争夺的根本途径,诉讼或监管投诉效率较低 [4] 创投机构入主动机分析 - 政策背景:2024年"并购六条"支持私募基金以产业整合为目的收购上市公司,为一级市场退出提供新路径 [6] - 市场质疑创投可能通过控制上市公司平台高估值注入被投项目,实现"左手倒右手"套利而非真实产业整合 [6] - 需评估五项合规标准:资金来源、资产注入计划、治理优化、股价稳定及信披合规 [7] 市场影响与潜在问题 - 控制权争夺可能导致股价剧烈波动,新股东若缺乏行业经验或引发经营混乱 [4] - 需防范大股东变更引发的治理动荡,避免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