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让公共健身器材安全上岗
经济日报·2025-06-30 06:04

公共健身器材安全隐患 - 公共健身器材存在质量、安装、维修等问题,成为群众安全隐患 [1] - 安全隐患主要源于三方面:生产偷工减料导致质量不达标、安装方式不当影响稳定性、长期缺乏维护导致破损器材继续使用 [1] - 非标产品通过降低钢管壁厚、租借合格品检测等手段流入市场,形成低价劣质恶性循环 [1] 生产与采购环节问题 - 生产商违反室外健身器材规定,压缩成本导致产品质量缺陷 [1] - 采购方过度追求低价忽视质量,加剧劣质产品流通 [1] - 非标产品短期实现低价供需"双赢",长期破坏市场生态并危害用户安全 [1] 监管与维护机制 - 质检机构需加强责任落实,防止非标产品流入市场 [2] - 市场监管部门应打击灰色产业链,保障产品质量底线 [2] - 需建立常态化检查、定期维护、责任到人的长效管理机制应对器材腐蚀、松动等问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