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概念与发展历程 - 联合国2004年首次提出ESG概念,指出整合ESG要素的企业财务表现更出色[1] - 2006年联合国社会责任投资原则组织诞生,系统梳理ESG内容并倡导纳入投资决策[1] - ESG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非财务维度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贡献[1] 中国ESG政策推进 - 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和标准建设[2] - 2025年国家标准委构建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体系,助力双碳目标落地[2] - 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支持广州南沙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强化碳账户建设[2] ESG核心作用 - 提升国际竞争力:ESG建设关乎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抢占赛道有助于掌握国际定价权[3] -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ESG表现优异企业股票回报率比同行高2.3%-3.8%,绿色债券利率低1.5%[3] - 品牌溢价效应:中国消费者愿为ESG属性产品支付20%溢价,全球平均为10%[3] 全球ESG投资规模与趋势 - 2022年全球ESG投资规模达30.32万亿美元,占资管总规模24.36%[5] - 欧盟领先全球:实施CSRD、SFDR等法规,2024年通过供应链法案CSDDD[5][6] - 美国出现反ESG浪潮:2024年可持续基金减少59只,大银行退出气候倡议[7] 中国ESG实践现状 - 上市公司ESG披露率从2017年25.24%升至2024年45.90%,金融业披露率最高达90.91%[9] - A股ESG评级AA级及以上仅占4.03%,65.77%企业处于待提升水平[10] - 监管政策持续加码:交易所要求部分上市公司强制披露ESG报告[9] 现存问题与挑战 - 政策执行缺抓手:信息披露细则待完善,推进进度低于预期[11] - 评级标准不统一:不同机构对同一企业评级差异大,数据质量影响透明度[12] - 国际壁垒加剧: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税,绿色技术转让受限[13] 发展建议 - 加快ESG立法:参考欧盟建立强制性披露框架,明确各方责任[14] - 构建中国特色标准:在国际指标基础上增加新质生产力等本土化维度[14] - 创新金融产品:发展ESG指数、基金等工具扩大市场影响力[15] -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联合财政部、央行等多部门制定统一政策[15]
深化我国ESG发展的对策研究
金融时报·2025-06-30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