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大债务周期”追踪
财经网·2025-06-30 14:16

大债务周期理论 - 长期债务周期未被主流经济学充分研究,但通过分析过去100年35个重大债务周期案例和500年历史数据,发现其存在约80年(±25年)的规律性波动[2][3][4] - 自1700年以来约750个债务/货币市场中仅20%幸存,且幸存者均经历严重货币贬值[3] - 大债务周期与国内政治周期、国际地缘政治周期、自然力量和技术突破共同构成"整体大周期"[7] 当前债务风险 - 储备货币国家(如美国)债务高企引发争议:部分观点认为央行可通过印钞偿债,另一派则认为将触发重大危机但无法预测具体形式[1] - 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被误判为孤立事件,实则为更大债务周期风暴的前兆[5] - 当前政府债务水平与历史重大危机前兆高度相似,中央政府和央行可能面临"破产"风险[6] 研究方法论 - 采用全球宏观投资者视角,结合50年市场实战经验建立分析框架,通过35个案例提炼典型事件序列模板[2][9] - 构建数学模型量化债务周期规律,包含9阶段演进路径(私人部门危机→央行危机→新周期开启)[9][15] - 分析框架已通过历史回溯测试,成功预测多次市场转折[4][6] 书籍内容架构 - 第一部分建立大债务周期理论模型,包含文字概念和数学方程两种阐释方式[15] - 第二部分聚焦1945年后全球货币体系演变,重点分析美国、中国、日本案例[9][16] - 第三部分提出"3%三部分"解决方案应对债务困局,并预测五大驱动力量未来演变[16][19] 核心数据指标 - 研究覆盖1865-2020年完整债务周期,特别关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法定货币时代[15] - 2020年后疫情时期的大规模财政赤字货币化被列为独立分析阶段[14] - 通过债务/GDP、利率、货币贬值幅度等量化指标判断周期位置[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