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T紫天,凉凉!被罚约四千万,面临三重退市风险

财务造假细节 - 公司通过虚构短信发送服务业务虚增2022年收入5.5亿元、利润0.85亿元 [6] - 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采用总额法虚增2022年收入2.28亿元 [7] - 两项业务合计虚增2022年营业收入7.78亿元,占比达44.59% [8] - 2023年半年报在云服务业务未开工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2.07亿元、利润0.79亿元,占比分别为14.56%和51.64% [9] - 2023年年报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再次采用总额法虚增收入17.20亿元,占比78.63% [9] 阻碍执法行为 - 公司拒绝向福建证监局报送2021-2023年财务明细账等资料 [10] - 相关负责人通过拒接电话、拒回短信等方式规避执法文书送达 [3] - 截至听证环节仍未按要求提供财务账证资料 [11] 处罚结果 - 公司及12名管理层合计被罚约4000万元 [11] - 2名主要责任人被终身市场禁入 [11] - 部分责任人被处以5至10年市场禁入 [11] 退市风险 - 可能成为首例因未按期整改财务造假问题而被"规范类退市"的公司 [12] - 同时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标准,但因规范类退市程序更快可能先被退市 [13] - 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构成第三重退市风险 [14] 行业监管动态 - 监管部门加大对财务造假打击力度,典型案例包括ST九有连续四年造假被罚3600余万元 [15] - 首次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如越博动力案中两名配合造假主体被追责 [15] - 建立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强化对配合造假方的追责 [16] - 投资者保护力度加大,已有投资者对ST紫天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