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汽车出海,是时候重新思考“快慢之道”丨记者观察
第一财经·2025-06-30 20:21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 - 中国汽车出口量从2021年突破200万辆后持续增长,2023年达491万辆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进一步增至586万辆蝉联第一 [1] - 2024年1-5月汽车出口量249万辆,同比增长7.9%,增速较前几年明显放缓 [2] -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和电池加征关税,俄罗斯通过差异化补贴支持本土车企,泰国收紧电动车补贴政策 [1] 行业转型趋势 - 中国汽车出海正从"产品出海"1.0时代转向"品牌出海"2.0时代 [2] - 全球汽车供应链变得更加复杂脆弱,传统简单贸易或组装模式面临更大市场壁垒 [2] - 需改变"速度优先"战略,建立"种田者思维",注重本土化精耕细作而非短期效益 [2] 国际化发展策略 - 出海分为产品出口和全链条本土化两个阶段,后者需要"敬畏心"和"长期主义" [3] - 需警惕重蹈摩托车行业覆辙,避免价格战导致市场份额流失(东南亚市场占有率曾达80%) [3] - 应摒弃零和思维,通过合资合作实现共赢,如零跑与Stellantis成立合资公司开拓欧洲市场 [3] 全球化路径建议 - 实现"三个融合":与当地市场需求融合、与AI/绿色发展等时代潮流融合、与当地供应链融合 [4] - 新路径一是通过中国车型+供应链连接世界汽车产业,帮助当地发展本土汽车工业 [4] - 新路径二是通过中国汽车配件+服务体系连接世界市场,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 [4] 行业协作机制 - 需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在研发、采购、生产、基建、合规等层面深度合作 [4] - 避免"内卷外溢"和"内仗外打",单个品牌问题可能影响整个中国汽车品牌形象 [4] - 可借鉴德系车企经验,坚持产品安全质量,在竞争中保持合作共赢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