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港口严重拥堵将持续数月
北京商报·2025-07-01 00:03
欧洲港口供应链拥堵现状 - 鹿特丹、安特卫普、汉堡等主要港口货柜船和驳船等待时间大幅延长至66—77小时 [1] - 鹿特丹港外锚地船舶密度较平日激增300%,部分区域船舶间距不足1海里 [1] - 汉堡港因堆场饱和已暂停接收进口冷藏箱,安特卫普港铁路疏运系统因罢工瘫痪导致内陆运输延误率飙升至65% [1] - 欧洲港口进口量因亚洲货物转向激增约7% [1][2] 拥堵原因分析 - 美国高关税政策导致亚洲货物转向欧洲,全球贸易流向剧烈变化 [2] - 莱茵河等内河水位持续偏低,驳船运输受限,货物积压港口周边 [2] - 亚洲至欧洲货柜量急剧增长7%,欧洲承接了本应流向美国的市场份额 [2] 行业影响 - 船舶等待泊位时间延长,增加燃料消耗、船员薪酬等运营成本,船舶周转效率降低 [2] - 托运人面临运输时间不确定性,被迫选择更高成本运输方式或增加库存 [3] - 航运公司如地中海航运、达飞轮船等密集上调亚洲至欧洲航线运费,部分加征250美元/TEU旺季附加费 [3] 应对措施与挑战 - 码头运营商正招聘新员工和购买新设备以缓解压力 [3] - 部分航运公司需花费一周时间收集货柜(正常为三天),解决拥堵需数年产能投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