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单点替代到系统重构,工业智能体能否成为企业增长新引擎?丨ToB产业观察
钛媒体APP·2025-07-01 09:58

工业智能体发展现状 - 工业智能体目前处于"点状应用"尝试与基础打底阶段,不同数字化程度企业落地路径差异显著[2] - 工业领域正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型,但企业数字化进程参差不齐[2] - 全国已建成超3万家基础级、1200余家先进级、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覆盖80%制造业大类[8] 国产工业软件崛起 - 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从2012年729亿元增至2023年2824亿元,PLM细分市场增速达18.9%[3] - 2023年中国PLM软件市场规模达28.8亿元,2030年工业软件整体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575亿元[3][4] - 国产PLM软件市场份额从早期不足10%开始提升,但全球占比仍仅6.7%[6] AI技术驱动产业变革 - AI大模型推动工业软件行业新增量,在知识检索、理解生成等维度实现技术突破[5][6] - 工业软件巨头通过收购AI企业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形成AI+CAE、AI+EDC等先导产品[5][6] - 华为、阿里云工业大模型将CAE仿真效率提升50%,鼎捷数智ChatCAD实现自动生成图纸[8] 智能体应用四大场景 - 数据治理类:某汽车设计案例通过千亿参数模型压缩研发周期30%[9] - 知识处理类:生成式AI赋能设备维护场景,缩小员工经验差距[9] - 流程优化类:AI多模态技术实现财务自动审核,支持阿拉伯语等小语种[10] - 辅助决策类:在库存管理等领域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10] 技术演进与未来方向 - 工业大模型应用从"功能替代"向"认知进化"发展,推动"AI定义一切"新纪元[10] - 当前智能体局限在数据资产密集领域,需高质量数据集拓展更多场景[11] - 未来研发重点将聚焦点状应用连接与系统重构,实现动态感知-决策-执行闭环[11] 政策与产业支持 - 2024年上半年工业软件产品收入1324亿元同比增长9%,国家部署AI+工业软件专项行动[6] - 工信部提出以工业智能体深化AI应用,带动工业数据集和大模型创新迭代[6] - 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