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创立背景 - 林毅夫年近70岁时领衔成立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林班"),旨在培养能进行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拔尖人才 [4] - 林毅夫从创立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到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再到创立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始终关注经济学理论创新人才培养 [4] - "林班"首届学生郭若菲被林毅夫"中国经济现象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现象"的宣讲打动,决定加入 [3] 新结构经济学理论特点 - 新结构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张从自身要素禀赋结构出发发展比较优势产业 [4] - 林毅夫提出该理论源于西方经济学理论解释中国经济现象时频频"水土不服" [3] - 理论强调从现象本身出发探究因果逻辑,而非用现有理论套用中国现象 [4] "林班"培养模式 - 采用小班化教学,设置"道正""术高""业精""实求""事达"10字培养理念 [4] - 在传统经济学课程基础上增设14门"新结构经济学"模块课程 [4] - 每月举行师生午餐会,讨论范围从经济现象到AI冲击等热点话题 [2] - 每月提交学习心得并获林毅夫详细批注,批注常比正文更长 [5] 教学方法创新 - "中国经济专题"课采用无固定讲义的讨论形式,林毅夫根据学生问题即兴发挥 [5] - 课程要求原创性经济学理论探讨占比超三分之一 [7] - 鼓励学生质疑现有理论,培养"常无"心态观察问题 [6][8] - 通过"一分析三归纳"方法训练批判性思维和现象洞察力 [6] 实践导向培养 - 必修课设置"新结构智库实践"课程,包含理论培训+实地考察+政策建议撰写 [12] - 学生需参与国内/国际智库项目,运用理论框架解决现实问题 [12] - 典型案例包括杨嘉树调研温州苍南县废旧布料产业(1.7万字报告)[11]和龚峻涵重庆"软件数智化"调研(报告被政府采纳)[12] 学生研究成果 - 王梓民研究中国公路基础设施对经济影响,发现促进产业结构符合当地比较优势 [9] - 郭若菲构建基于时间消耗的价格歧视模型分析电商平台策略 [9] - 毕业论文选题涵盖贸易、区域不平等、中美技能溢价等重大原创性话题 [10] 人才培养成果 - 三届毕业生多数选择继续深造,部分进入业界或参与支教 [13] - 郭少瑛选择攻读新结构经济学博士,认为"林班"意味着责任担当 [13] - 学生普遍掌握从现象出发、独立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10][12]
“林班”五年:一场扎根中国的文科教改实验
搜狐财经·2025-07-01 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