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4家未盈利企业IPO获受理,释放哪些关键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01 12:55
未盈利企业上市现状 - 创业板第三套标准和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开闸扩容,未盈利企业上市迎来新机遇 [1] - 近半月内4家未盈利企业IPO申请获受理,包括创业板的大普微和科创板的视涯科技、兆芯集成、上海超硅 [1][2][4] - 截至6月29日,正在排队的未盈利企业共14家,其中12家拟冲刺科创板,7家受理时间为2023年"827新政"前 [2] 未盈利企业上市趋势 - 证监会主席吴清明确支持未盈利企业上市,科创板"1+6"新政出台,创业板同步启用第三套标准 [4] - 新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数量将增加,但大批上市短期不现实,因标准较高且需科技属性足够"硬" [5] - 6月新受理的4家企业均为半导体行业细分领域龙头,其中大普微2024年净利亏损收窄至1.91亿元(2023年亏损6.17亿元) [6] 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与挑战 - 未盈利企业需满足高标准的科技属性要求,或能打破国际巨头垄断、解决"卡脖子"问题 [5] - 科创板"1+6"新政允许优质科技企业采用IPO预先审阅机制,实际递表企业数量可能有限 [7] - 头部券商投行目前缺乏明确符合科创板或创业板标准的储备项目,正尝试与监管沟通以把握尺度 [7] 港股未盈利企业回A可能性 - 2025年以来递表港交所的未盈利企业中,6家曾A股IPO败北,其中5家符合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行业要求 [8] - 短期来看,港股未盈利企业回A动力有限,因港股IPO的"确定性"更高且A股上市时间难以准确判断 [9] - 已启动港股IPO的未盈利企业更可能继续推进,后续考虑"A+H"双重上市而非直接回归A股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