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铁里程兑咖啡券,种树获碳汇收入,专家呼吁建立碳普惠市场
南方都市报·2025-07-01 13:06

碳普惠机制发展现状 - 碳普惠机制已从政策概念融入日常生活,覆盖上海地铁里程兑换咖啡券、哈尔滨农民苗木碳汇交易、山西民众减排查询等多场景实践 [1] - 全国27个省份将碳普惠机制作为重点工作并发布相关政策,成为推动"双碳"行动的主要措施 [2] - 支付宝出行碳普惠覆盖全国1300城6亿用户,连接8大场景,"绿色出行寻惊喜"活动两周吸引1.9亿人次参与 [3] 减排数据与市场潜力 - 哈尔滨"碳汇冰城"平台日均减碳764吨,亚冬会"捐1kg碳"行动募集近10万吨减排量 [2] - 哈尔滨新区玉林村开发462万株苗木碳汇资源,预计年减碳7920吨,首笔碳资产交易达23.6万元 [3] - 饿了么"无需餐具"订单超20亿单,"小份餐食"商户超100万家,覆盖超1亿人次 [3] - 支付宝与饿了么设定2035年目标:带动生态伙伴实现消费端累计碳减排超15亿吨 [4] 公众参与效果 - 山西省碳普惠平台用户超800万,累计减碳26万吨,16个减排场景企业参与 [6] - "干预用户"人均减排次数71.18次(非干预用户2.58倍),人均减碳量14.25千克(非干预用户10.05千克) [7] - 100%受访者认为碳平台计量功能重要,60%重视积分兑换功能,47%关注减排证书 [7] - 人均收入每增1元带动减排人数增0.06人、减排次数增6.83次、减排量增1.72千克 [7] 机制创新建议 - 建议建立独立"碳普惠市场",区别于现有碳交易市场,解决可持续性问题 [8] - 需破解区域发展失衡与标准碎片化,将碳普惠纳入地方考核并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 [6] - 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化运行"的公众参与机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