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Kimi“憋”出的深度研究,成色几何?
虎嗅·2025-07-01 15:01

产品功能 - Kimi推出的深度研究功能在行业内可排名Top 3,其生成的报告深度超过ChatGPT [1][5] - 深度研究功能能充分理解问题并给出结构合理的框架,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源,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内容 [5][6][7] - 该功能支持全流程自主规划,包括关键词分析、全网资料搜集、信息筛选等,最终生成高质量分析报告 [17] - 目前存在生成速度较慢(约15分钟)和无法导出PDF等需完善之处 [8] 技术实现 - 深度研究功能本质上是具有Agent能力的模型,需解决真实环境下的复杂任务挑战 [9][12] - Agent需应对环境变化、工具调用差异、长链任务等实验室外的难题,对模型记忆力、上下文管理和推理连贯性要求极高 [13][14][15] - Kimi团队通过技术突破实现了Agent自主规划能力,而非简单功能堆砌 [16] - 深度研究功能同时运用了Coding能力,实现可视化网页生成等高级功能 [22][45] 用户体验 - 用户仅需输入简单问题,系统会自动细化需求并确认边界,支持生成不同风格内容 [26][27] - 研究过程使用中英文关键词组合,规划超过80组关键词,覆盖权威信源如南方周末、中国日报香港版等 [24][31][32][34] - 系统具备主动纠偏能力,发现关键词不精准时会调整检索逻辑 [36][37][38] - 最终交付双报告:可溯源的万字深度报告(9345字,30个信源)和交互式可视化网页 [40][42][43] 行业定位 - 深度研究是少数已验证PMF的Agent场景之一,与Coding Agent并列 [10] - 头部大模型公司如OpenAI、Anthropic等均在布局该领域,但通常集成在ChatBot中 [11] - 深度研究属于垂直Agent场景,通过高质量信息构建为AI提供关键Context [19][21] - 公司选择专注技术创新而非短期数据,走通用智能发展路径 [52] 商业策略 - 公司此前曾陷入投流竞争,现转向产品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48][49][50] - 与财新传媒等权威媒体合作,为深度研究功能获取优质信源 [35] - 团队资源充足且人才密度高,坚持长期主义发展路线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