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政策与监管 - 近20家重点车企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缩短至60天内,响应《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实施[1] - 工信部建立"全国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于6月1日上线试运行[7] - 《条例》明确规定不得利用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7] - 北汽、上汽加码承诺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8]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国内上市车企账期均值超过170天,部分超过240天,远高于欧美市场70天内的水平[2] - 2024年国内车企中比亚迪应付账款规模最大达2440亿元,占总负债约42%[3] - 汽车行业利润率持续下滑,从2022年5.7%降至2025年一季度3.9%[6] - 行业利润总额从2022年5320亿元降至2024年4623亿元,增量不增利现象明显[6] 企业财务与风险 - 2024年奇瑞、赛力斯、蔚来资产负债率均超过80%,比亚迪74.64%[3] - 国内车企有息负债占比普遍低于20%,远低于国际车企50%-60%的水平[3]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警示汽车产业存在类似恒大式高杠杆扩张风险企业[2] - 2024年底极越、哪吒两家车企相继暴雷,暴露行业资金链风险[10] 竞争格局与趋势 - 国内燃油车产能超3000万辆,新能源车产能超2000万辆,2024年实际产量3128.2万辆[5] - 麦肯锡预测无法推出合格智能电动车或无法展示扭亏战略的车企将出局[10] - 同济大学教授预判未来三年造车新势力独立存在概率极低[11] - 中国主流车企数量超30家,远高于美国4家的市场格局[11] 企业战略与转型 - 特斯拉采取核心领域自主+非核心协同模式,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实现成本优化[11] - 理想汽车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实现31个月累计交付100万台,2024年净利润80.32亿元[16] - 吉利宣布不再建设新工厂,将利用全球过剩产能展开合作[19] - 奇瑞提出全球化企业应具备全球经营理念和责任担当[19] 技术发展与全球化 - 车企需通过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领先实现产品价值创造[16] -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同比增长23%达641万辆,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17] - 中国汽车出口面临关税壁垒、供应链重构、本地化运营等挑战[18] - 行业竞争模式需从产品输出转向生态共建[19]
内卷“弹药”见底,车企竞争进入“决赛冲刺”
36氪·2025-07-01 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