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空经济迎来关键一跃 万亿赛道冲刺关键三年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01 16:45

低空行业发展现状 - 低空行业正从概念爆发向规模落地跃迁,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司,超20省出台专项规划,地方政府专项债向低空基建倾斜[1] - 美团无人机累计完成超52万单,丰翼方舟80运载效率突破传统多旋翼极限,深圳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先锋版启用[1] - 苏州通过"一中心一平台"模式构建城市级低空数字底座[1] 商业化进展与挑战 - 目前仅航空测绘、农业植保、电力巡检、无人机编队表演和航拍五大场景实现商业闭环[2] - 无人驾驶航空器成本仅为直升机的1/10至1/5,杭州企业用无人机运输血液制品10公里成本降至每公斤7元[2] - 专家建议参考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通过初期补贴培育市场[2] 产业链结构问题 - 上游无人机制造能力领先,下游场景逐步突破,但中游基础设施短板制约规模效应[3] - 物理起降点不足、通信标准缺失导致产业链发展不均衡[3] - 关键技术瓶颈包括能源技术革命(固态电池或氢能)和倾转旋翼技术的成熟[3] 安全与标准挑战 - 飞行间隔标准未明确是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4] - 整体安全水平需达到10(百万小时)事故率,需建立动态识别管理系统[4] - 各地数字化平台接口不一形成信息孤岛,阻碍跨区域飞行并带来安全隐患[6] 空域管理实践 - 沪宁高速200公里航程需向5个地市分别申请空域,高速公路限制空域的高度、宽度标准空白[6] - 苏州低空服务监管平台实现空域协同服务、空中交通服务、低空信息服务,形成高质量数据集[7] - 低空标准体系涵盖技术、安全、服务、管理标准,需政府统筹协调推动[7] 未来发展趋势 - 2027年前是空域改革试点关键窗口,2030年后将进入规模化应用期[8] - 5G-A技术逐步引入低空覆盖,运营商凭借400万座5G基站资源成为低空智联网建设主力军[8] - 江浙、珠三角出现运营商牵头低空智联网总集项目趋势,通感一体化技术将重塑低空通信标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