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壹快评|亮剑骚扰电话,相关部门该学学浦东法院
第一财经·2025-07-01 18:32

骚扰电话治理案例 - 上海浦东法院判决某银行因骚扰电话向消费者赔偿5000元并当庭道歉,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司法案例 [1] - 该案例显示通过民事诉讼可有效维护个人信息权益,但司法途径应作为权利救济的最终手段 [4] 法律依据分析 - 《民法典》第1033条明确禁止未经同意的电话/短信骚扰,并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条款 [1] - 《刑法》第253条对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设定3-7年有期徒刑的刑罚 [2] -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个人信息违法行为规定5-15日拘留及最高2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标准 [2] 行业监管现状 - 骚扰电话涉及银行推销、电信诈骗等多行业,已成为社会公害但长期治理不力 [1] - 现行法律体系已完备,但存在监管部门职责落实不到位、跨部门协调不足等问题 [2][3] 治理建议 - 需建立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制定明确目标清单和时间表推进整改 [3] - 监管部门应主动履职而非依赖司法救济,通过行政手段前置解决问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