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 - 2020-2022年建成的部分楼盘因低得房率(低于75%)和低层高(2.9米以下)面临贬值风险,例如宝山某89㎡三房实际使用面积仅65㎡,而新盘同面积户型使用面积达80㎡,导致老户型滞销半年[1] - 购房者需求从“上车”转向“住好”,上海新房市场通过放宽建筑规范(如阳台计容面积标准放宽、设备平台不计容)实现120㎡户型使用面积达160㎡,浦东某新盘120㎡四房实际得房率高达110%[1] - 开发商竞争从2021年“摇号盲买”升级至2025年“产品内卷”,涵盖外立面、车库、公区配套和精装标准等多维度[1] 产品升级 - 外立面材料从真石漆(占市场80%)升级为铝板和Low-E玻璃幕墙,高端板块如徐汇滨江、前滩新盘普遍采用全玻璃盒子户型,某国企项目通过金属格栅装饰提升质感[2] - 车库从水泥地面、裸露管线升级为星空顶、环氧地坪、石材包柱标配,闵行某楼盘设计两层挑高水景车库入口并配备人脸识别精装大堂[4] - 公区配套从千万豪宅专属(如1500㎡会所、恒温泳池)普及至500万级楼盘,包括全架空层、健身房和儿童托管区[6] 开发商策略 - 头部国央企(如中海、华润)以标准化管控和稳妥设计为主,装标稳定但缺乏亮点[8] - 本土优质民企(如绿城、仁恒)擅长打造溢价产品,但需注意高端与中端项目品质差异[8] - 地方城投和外来房企存在风险,如外地开发商照搬老家户型或城投项目因成本控制导致装标不符[8] 购房者建议 - 核心指标应关注得房率(≥80%)、外立面(非真石漆)和品牌房企自持物业,而非单纯比较赠送面积[12] - 需警惕装标虚高、会所噱头(如交付后改为物业办公室)和赠送面积风险(如规划验收问题导致无法封闭)[10]
警惕!这三类房子正在贬值:得房率低于75%,外立面是真石漆等
搜狐财经·2025-07-01 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