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管线进展 - 公司在肿瘤学、内科、免疫学、炎症和疫苗领域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1] - 通过并购交易和临床试验成功在过去十年强化了研发管线[1] - 关键疫苗候选产品包括艰难梭菌疫苗和mRNA流感/新冠联合疫苗,均处于后期研究阶段[2] - 肿瘤学管线中多个候选药物进入后期开发,包括sasanlimab(膀胱癌)、vepdegestrant(乳腺癌)和sigvotatug vedotin(非小细胞肺癌)[2] - 2025年预计将有多个重要管线催化剂[2] 监管审批与市场表现 - 2023年获得9项新药/疫苗批准创历史记录,2024年再获多项批准[3] - 尽管近年审批记录优异,公司仍拥有强大后期产品管线,部分具备重磅药物潜力[3] - 2025年4月宣布终止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减肥药)的研发[4] - 公司股价年内下跌5.4%,同期行业跌幅1.3%[7] 肿瘤领域竞争格局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阿斯利康、默克和百时美施贵宝[5] - 阿斯利康肿瘤业务占总收入41%,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增长13%,主要驱动药物为Tagrisso、Lynparza等[5] - 默克核心肿瘤药物Keytruda占其药品销售额50%,与阿斯利康合作推广Lynparza[6] - 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占其总收入20%[6] 估值与盈利预测 - 公司市盈率7.88倍,低于行业14.76倍和自身5年平均10.88倍[11] - 2025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测从2.99美元上调至3.06美元,2026年从3.02美元上调至3.09美元[13] - 60天内2025年盈利预测修正幅度+2.34%,2026年+2.32%[14]
Pfizer's Strong Late-Stage Pipeline Can Drive Long-Term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