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受理现小高峰 未盈利企业加速拥抱资本市场
证券时报·2025-07-02 03:10

IPO受理情况 - 6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新受理150家拟IPO企业,创年内单月新高,北交所为受理主力军[1] - 上半年三大交易所合计受理177家IPO申请,同比大幅增长(去年同期29家),其中6月受理数占比超85%(150家)[2] - 6月30日单日新增41家受理,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受理32家、5家、4家,上交所5家均为科创板项目[2] - 摩尔线程拟募资80亿元冲刺科创板,若成功将成为年内科创板最大IPO[2] 受理激增原因 - 财务报告有效期规则驱动(6个月有效期倒逼企业6月底前集中申报)[3] - 注册制下制度包容性提升,符合板块定位的优质标的加速申报[1][3] - 2022年6月、2023年6月分别受理324家、246家,当前水平属常态化[4] 行业分布特征 - 制造业企业主导,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专用设备、化学原料、通用设备制造业[4] - 半导体行业未盈利企业活跃,6月4家未盈利企业获受理(大普微、视涯科技、兆芯集成、上海超硅),均采用科创板/创业板特殊上市标准[5] - 大普微2024年营收9.62亿元,净亏损收窄至1.91亿元(2022年亏损5.34亿元)[5] - 兆芯集成拥有1434项授权专利,选择科创板第四套上市标准(市值≥30亿元且营收≥3亿元)[5] 北交所动态 - 上半年北交所受理115家,其中97家集中在6月,部分企业从沪深转板而来(如中健康桥、康美特科技)[7] - 拟上市企业覆盖高端装备制造、TMT、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智能网联汽车、氢能、AI等产业链突出[7] - "深改19条"提升市场功能,新三板挂牌一年后转北交所模式受青睐[7] 市场趋势 - IPO撤单数显著下降,上半年主动撤回66单,远低于去年同期,监管趋严倒逼企业质量提升[4] - 资本市场资源加速向"硬科技"集聚,14家未盈利企业排队中(多数瞄准科创板)[6][7] - 2025年IPO数量预计稳中有升,半导体、新能源等卡脖子赛道企业将占重要地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