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港口拥堵现状 - 欧洲主要港口面临自新冠疫情以来最严重拥堵,鹿特丹、安特卫普、汉堡和不来梅港等传统门户港口泊位紧张,船期延误严重[1] - 驳船在鹿特丹港平均等待时间达77小时,安特卫普为66小时,汉堡紧随其后,主干航线集装箱船排队期长达7至14天[2] - 安特卫普港有28艘船舶在锚地等待,119艘船舶前往锚地,鹿特丹港锚泊市场高达92小时[3] - 停靠在鹿特丹港的"ONE Treasure"延误时间高达267.5小时(超过11天)[4] - 鹿特丹港口集装箱拥堵指数从2021年回落后又急速增长至39.5万TEU,目前处于19.07万TEU水平,与近两年相比处于高位[6] 拥堵原因分析 - 美国总统关税政策调整引发全球市场震荡,航运公司不断调整航线网络以适应货流变化[7]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导致更多亚洲货物涌向欧洲,亚洲到欧洲货物年同比增长7%[8] - 莱茵河水位因持续干旱跌至历史低位,依赖内河联运的集装箱滞留港口,内陆运输链条几近瘫痪[8] - 地中海航运和马士基解除2M船舶共享协议,船期和泊位分配重新配置加剧拥堵[8] - 欧洲港口面临人力资源紧张、装卸效率下滑、罢工预期升温等内部挑战,老旧港区缺乏自动化升级[8] 航运公司应对措施 - 马士基调整跨大西洋TA5服务,不再挂靠鹿特丹,改由英国费利克斯托直接航行至德国汉堡[10] - 其他船公司考虑改挂南欧港口如瓦伦西亚、塔兰托以避开高压区域[10] - 船东开始向客户收取拥堵附加费,租用额外堆场、调整中转节点缓解运营压力[10] 对欧洲供应链的影响 - 物流企业反映拖车与铁路班次频繁跳票,货主交期一再推迟,部分进口商仓库超负荷运行[11] - 部分紧急订单转为空运处理,整体物流费用上涨,欧洲本地制造业面临原材料延迟到达、产能安排被打乱的压力[11] - 7月中旬进入传统夏季高峰期后,工人放假、交通压力上升等因素可能使拥堵延续至7月、8月或更晚[11] - 本轮拥堵是系统性问题的集中体现,若不推进港口数字化、自动化改革,类似危机可能频繁发生[11]
紧急!欧洲多个港口面临疫情以来最严重拥堵
搜狐财经·2025-07-02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