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核心意义 - 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标志着医药政策从"挤水分"进入"促创新"阶段,成为行业分水岭 [2] - 新政提出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覆盖研发、投资、医保准入、临床应用、支付等环节,针对性解决行业现实难题 [2] - 政策旨在推动形成"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的格局,促进产业良性循环 [3][22] 研发支持与数据应用 - 医保数据将开放用于创新药研发,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提供疾病谱、临床需求等数据,帮助药企精准确定研发方向 [3] - 强化真实世界研究,鼓励研究结果与医保目录准入、续约等挂钩,推动创新药与临床需求匹配 [5] - 医保数据开放将加速中国创新药进入数据驱动的精准研发时代,尤其在慢性病、肿瘤等领域识别未满足需求 [4] 资本支持与退出机制 - 创新药研发周期长(约10年),与人民币基金7-8年存续期不匹配,导致退出矛盾 [6] - 新政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扩大创新药投资规模,通过创新药投资基金等方式提供长期资金 [6] - 多地政府引导基金存续期已延长至15-20年,为硬科技企业提供更长周期资金支持 [6] - 2024年全国商业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9773亿元(同比+8.2%),未来或部分流向创新药投资 [7] 支付体系与商业化支持 - 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速度显著加快:5年内新上市药品占医保新增品种比例从2019年32%升至2024年98%,80%创新药可在上市2年内纳入医保 [10] - 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重点纳入临床价值显著且超出医保范围的创新药 [10] - 商保创新药目录与医保目录同步调整,企业可同时申报两者,商业保险公司在评审中具有决策权 [14] - 2024年创新药获批数量达48种(为2018年5倍),2025年上半年已近40种,井喷效应明显 [9] 临床应用与医院准入 - 新政要求医疗机构在医保目录更新后3个月内召开药事会,设立临时采购绿色通道,谈判药品和商保目录药品不受"一品两规"限制 [17] - 对合理使用创新药的病例支持特例单议,不纳入次均费用考核指标,解决"进院难"问题 [16][18] - 部分地区已试点创新药费用单列结算、DIP分值加成等政策,新政从顶层设计肯定此类探索 [16] 区域政策与产业联动 -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先行推出医保支持创新药械措施,如北京《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上海《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若干意见》等 [20][21] - 新政与地方政策形成联动,推动产业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创新 [22]
创新药王炸新政出台,行业重大拐点已至
36氪·2025-07-02 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