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城市土地市场热度 - 2025年上半年二线城市土地市场热度显著攀升,成都、武汉、天津等热点城市土拍竞争激烈,频现高溢价成交和"地王"现象 [1][4][5] - 武汉P(2025)049号地块经过106轮竞价,绿城以楼面价2.79万元/平方米、总价6.65亿元竞得,溢价率54.36%,创武汉住宅楼板价历史第二高 [1] - 成都高新区大源地块被招商蛇口以楼面价3.11万元/平方米、溢价70.43%拿下,锦江区金融城三期地块被建发以楼面价4.12万元/平方米、溢价106%竞得,创成都楼面价新高 [4] - 杭州蒋村地块被建发以楼面价8.8万元/平方米、溢价115.39%拿下,创杭州楼面价新高 [6] - 2025年上半年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超20%,平均溢价率10.3%,较去年同期提升6.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平均溢价率达14.3%,超过一线城市的11.9% [8][9] 房企战略布局逻辑 - 开发商聚焦热点城市核心地块,寻求安全性高、去化压力小的项目,形成"宁可在核心城市高溢价拿地,也不加仓不确定性城市"的共识 [10][13][14] - 成都因市场表现强劲(2025年上半年新房成交4.9万套同比增10%,千万级豪宅成交750套达去年全年54%)、人口持续净流入和产品迭代快成为房企争夺焦点 [10] - 央国企凭借资金优势主导土拍市场,部分资金状况良好的民企如建发、滨江集团等也积极参与,建发连续在成都、杭州、重庆拿下"地王" [2][6][7] - 房企拿地逻辑主要看经济发展、国家战略及人口流入,如苏州、杭州、成都、武汉、西安、广州等城市被视为安全区域 [14] 市场分化与行业洗牌 - 土地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核心地块高溢价成交(如成都49宗宅地中25宗溢价,11宗溢价率超30%),非核心地块多为底价成交(武汉6月30日5宗地仅2宗溢价,天津15宗地仅1宗溢价) [17][18] - 本土房企与外来大型房企竞争加剧,资金雄厚的外来房企挤压本地中小房企生存空间,如四川邦泰集团转向中西部三四线城市"错位拿地",新希望地产通过合作模式参与开发 [15] - 部分房企调整战略聚焦一线城市,如某地方国资房企暂停二线城市投资主攻深圳、上海,上海大华地产收缩至本地市场 [21][22] 城市表现与未来趋势 - 一线及强二线城市表现分化:杭州、成都上半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分别增6.0%、4.9%,而部分二线城市库存压力大导致房企投资审慎 [20] - 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稀缺性加剧竞争,如成都金融城三期地块因位于新经济核心区配套成熟引发房企争夺,稀缺豪宅产品被视为具有穿越周期的保值功能 [15][16] - 中指研究院预计北上深杭等热点城市核心地块将继续频现高溢价成交,成为开发商争夺焦点 [20]
二线城市核心地段打响“地王”争夺战,房企信心显著恢复
新浪财经·2025-07-02 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