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度算力鏖战高考志愿,互联网大厂为少年指路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02 14:50
高考志愿填报行业现状 - 传统志愿填报机构在小城镇兴起,收费2000-4000元/学生,主力仅3人团队,耗时数小时完成服务[1] - 乡镇生源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机构模式仍属"时髦生意",通过确认考生偏好、成绩等要素提供建议[1] - 全国每年仅2%考生能获得线下志愿规划师一对一服务,多数AI报告仍需人类专家把关[11] AI技术应用现状 - 夸克日均生成超百万份志愿报告,调配算力资源达去年100倍仍不足需借调集团资源[3] - 百度AI志愿助手累计服务超千万用户,日均处理数十亿次搜索数据,展示院校专业趋势[7][9] - 腾讯元宝已回答超3000万志愿问题,QQ浏览器推出"AI高考通"一键生成志愿方案[7][10] 技术架构特点 - 夸克构建三层架构:底层整合20亿条高考数据,模型层专业知识准确率提升60%-70%,执行层动态解析自然语言指令[9] - 百度接入DeepSeek-R1等大模型,支持多模型结果对比,简化填报流程[10] - 腾讯采用链式推理技术,拆解需求为标准化模块,叠加分析生成针对性报告[10] 市场覆盖情况 - 夸克7年累计服务1.2亿考生,50%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今年生成超1000万份定制报告[7] - 互联网大厂持续7年免费服务,阿里、腾讯布局7年,百度自2013年开始推行[13] - 暖芒公益计划为偏远地区提供免费辅导工具,反映下沉市场需求[7] 人机协作模式 - AI解决80%标准化需求,人类专家处理特殊诉求如就业资源、地域偏好和情感疏导[11][12] - AI工具完成线下3小时工作仅需数分钟,但关键决策仍需人脑参与[11][12] - 技术实现信息平权,将专家级决策支持转化为普惠性公共资源[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