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圳药企“上楼”遇阻①:“一企一策”VS规则透明
南方都市报·2025-07-02 14:55

生物医药企业"工业上楼"困境 - 深圳生物医药企业面临生产场地短缺问题,难以找到符合药品生产许可证要求的独栋厂房 [2] - 企业需7000平方米生产场地但仅能找到14000平方米的独栋或半独栋厂房,面积不匹配造成成本冗余 [6][9] - 深圳推行"工业上楼"政策以集约用地,但生物医药企业因监管限制难以通过该模式解决生产场所问题 [3][9] 监管政策与执行矛盾 - 国家未强制要求非特殊药品(如高致敏性、生物制品)使用独栋厂房,但广东省实际操作中要求"一企一栋" [3][5] - 广东省药监局采用"一企一策"审核机制,缺乏透明标准,非独栋厂房申请生产许可证通过率极低 [4][10] - 深圳卫光生命科学园3家申请"上楼"企业仅1家获生产许可证,另2家因不确定性放弃入驻 [10] 行业诉求与建议 - 企业呼吁广东省出台细则,明确非独栋厂房的生产准入类别和硬件标准(如"白名单"制度) [11][12] - 人大代表建议允许同一厂房内多家企业申请生产许可,制定多用户厂房标准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11] - 现有2家获证"上楼"企业案例具有特殊性(独立楼层或无需共用设施),难以复制推广 [13][14] 政策执行障碍 - 国家药监局现场检查专家可能对"上楼"模式提出交叉污染质疑,增加企业整改风险与成本 [13] - "一企一策"机制导致企业投资不确定性,影响产业长期投资意愿与营商环境 [14] - 生物医药生产场所属重资产投入,缺乏明确标准前企业不敢贸然改造厂房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