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谈在即:严控价格,伪创新药品或迎大考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02 15:52
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方案核心变化 - 首次同步启动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申报,重点纳入临床价值显著、超出基本医保范围的创新药,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1] - 评审材料全面线上提交提高准确性要求,更强调药品差异化临床需求作为重要评分项[1] - 医保资金"紧平衡"状态下价格管理趋严,优先支持真创新药品,对Me-too类产品价格支持力度减弱[2] 医保目录调整机制优化 - 调整周期从最长8年缩短至1年,5年内新上市药品占比从2019年32%提升至2024年98%[3] - 2025年继续聚焦2020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获批新药,取消"所有目录内药品均属调整范围"表述[3] - 罕见病治疗药品可单独申报商保目录,1类化学药/生物制品保留重新谈判资格但剔除3类中药[4] 商保创新药目录运作机制 - 采用五阶段流程(准备/申报/评审/谈判/公布),与基本目录同步推进,9-10月开展价格协商[6] - 商保专家在复评、价格测算和现场协商环节拥有决策权,专家构成来自保险公司、行业学协会等[7] - 双目录重叠药品需先进行基本目录谈判,失败后方可进入商保价格协商环节[6] 商业保险角色升级 - 保险公司从被动支付方转型为医疗生态共建者,参与目录制定全流程[7] - 商保专家介入价格协商可优化保险费率定价模型,降低不合理创新药价导致的赔付风险[8] - 政策赋予保险公司专业话语权,推动其从"补充地位"向"协同治理者"角色升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