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 自然资源部遴选出15个代表性案例,涵盖河口、海湾、海岛等多种海洋生态单元,涉及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等典型生态系统 [1] - 案例展示了沿海地区在建设"蓝色海湾""和美海岛""美丽岸滩"、拓展优质亲海空间、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的成效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要求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探索海洋碳汇核算 [1] 锦州市生态修复成效 - 锦州市启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清退养殖池1181公顷,疏浚潮沟14.1千米,恢复盐沼植被1597公顷 [2] - 修复后的大小凌河口滨海湿地植被覆盖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提升,成为鸟类栖息地 [2] - 滨海旅游业快速发展,2024年接待国内旅游者4839.6万人次(同比+30.8%),旅游总收入340.7亿元(同比+33.2%) [2] 唐山市曹妃甸区海草床修复 - 唐山市构建海草床全流程修复技术体系,累计修复面积938公顷,海草盖度显著提升 [3] - 生物多样性指数同比提升42.3%,大型底栖生物种类从60种增至111种(+85%),生物量均值从4.51克/㎡跃升至19克/㎡(+321%) [3] - 形成"海底草原—生物廊道—海岸屏障"立体生态系统,实现生态价值与渔业经济双赢 [3] 舟山市渔港转型 - 舟山市实施渔港治理、清淤拆废、生态复湿等措施,沈家门十里渔港转型为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3] 福建省平潭与莆田修复案例 - 平潭综合实验区通过"灰色+绿色+橙色"修复模式,构建多元立体生态防灾减灾安全格局 [5] - 莆田市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湄洲湾北岸段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增长43%,植被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33% [6] - 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98%,促进渔业产量与产值同步增长 [6] 珠海市三角岛修复 - 珠海市采用"公益+旅游"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恢复三角岛生态系统,2017-2023年生态产品总值提高76%至6800万元 [6] 全国海洋环境数据 - 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83.7%,283个海湾中162个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超85%(其中125个达100%) [6] 行业发展趋势 -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正从单要素质量改善向海湾生态环境整体改善转变 [5][8] - 需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海洋环境和生物生态协同治理转变,注重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8] - 需加强陆海统筹、区域联动、部门协同,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8]
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实践样板,多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收效
第一财经·2025-07-02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