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别策划丨董超:从六个方面持续发力 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搜狐财经·2025-07-02 17:59

打造消费大国的核心观点 - 当前提振消费成为经济工作首要任务,政策着力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型 [1] - 居民消费呈现良好态势:商品消费更新换代加快,服务消费(餐饮/文化/旅游/体育/康养)快速发展,入境消费/国货潮品/数字消费等新亮点涌现 [4][16] -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46.1%,较发达国家60%仍有差距,显示服务消费增长潜力巨大 [5] 消费增长驱动因素 - 收入提升:恩格尔系数降低推动消费结构从"非耐用品-耐用品-服务消费"升级,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比重提高 [5] - 技术变革:互联网/移动支付/物联网等技术推动线上交易(购物/医疗/教育等)及智慧物流发展,降低交易成本 [18] - 产业供给创新:农业生鲜电商/订单农业、制造业电商品牌化、服务业线上平台化等新业态满足差异化需求 [6][19] - 国际化联动:免签政策带动入境游高速增长,企业全球化布局(海外基地/并购品牌)丰富国内供给 [7][20] 激发消费潜力的政策方向 - 增强消费能力:提高劳动报酬占比、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低收入群体增收和社会保障 [9][21] - 优化消费环境:打击假冒伪劣、完善信用体系、打造外国游客友好型消费场景 [10][21] - 减少消费限制:放宽汽车/住房限购、优化购车指标、支持二手车交易、完善带薪休假制度 [11][21] - 创新供给与场景: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推动AI/V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 [12][13][22] - 健全流通体系:升级城市商圈/步行街、补齐农村物流短板、打通"最后一公里"配送 [14][23] 消费供给效能提升路径 - 需求牵引:聚焦汽车/绿色/健康医疗/养老/文体等高品质需求,淘汰低效产能 [26] - 数智化改造:利用大数据/AI/物联网实现精准需求洞察、柔性生产和智能交互场景 [24][27] - 韧性供应链:建设冷链/智慧物流、发展多式联运、增强全链条可视化与风险预警 [28] - 制度优化:降低行政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制度供给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