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反洗钱监管升级,8月起黄金珠宝现金交易超10万需亮身份
第一财经·2025-07-02 19:36

反洗钱监管升级 -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自8月1日起施行,加强行业反洗钱监管,填补长期空白 [1] - 大额交易报告起点金额从5万元提升至10万元,数量庞大的贵金属、宝石经营门店被纳入监管范围 [1] - 新规是落实《反洗钱法》的具体举措,旨在系统性规范行业反洗钱义务 [1][2] 监管范畴与从业机构界定 - 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铂金等及其铸币、标准条锭、制品等,宝石包括钻石、玉石等天然宝石的原材料及首饰 [2] - 从业机构为境内依法从事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的交易商,以经营范围作为主体资格判断依据,辅营业务也纳入认定 [2] - 2017年央行规定大额交易报告标准为单日单笔现金交易5万元或等值1万美元外币,新规提升至1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2] 客户尽职调查与交易管理 - 客户单笔或日累计现金交易达10万元以上时,从业机构需开展客户尽职调查,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 [3] - 尽职调查内容包括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并根据风险状况分类管理,持续关注长期业务客户的风险变化 [3] - 大额交易需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报告,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保存期限至少10年 [3] 行业风险与监管背景 - 贵金属和宝石交易因高价值密度、现金交易传统、匿名潜力等特点,成为洗钱和恐怖融资的"重灾区" [4] - 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将贵金属/宝石交易商列为"特定非金融机构",要求履行反洗钱义务 [6] - 中国在2019年FATF评估中被指出该领域监管不足,新《反洗钱法》将相关交易商列为需履行义务的机构 [6] 监管意义与执行挑战 - 《管理办法》以风险为本,聚焦大额现金交易,通过行业自律与分级管理平衡监管效能与成本 [7] - 新规增强了反洗钱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需关注中小从业机构的合规成本及监管资源调配问题 [6] - 下一步需持续关注中小商户执行与跨境监管协作,应对洗钱和恐怖融资手法的演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