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SPAC机制遇冷 制度革新迫在眉睫
证券时报·2025-07-03 02:11

港股SPAC市场现状 - 港股SPAC市场自2022年启动以来仅有5家公司上市,其中2家完成De-SPAC交易,2家退市,1家待完成交易 [1][5] - 2022年上市的5家SPAC公司中,VISION DEAL-Z和INTERRA ACQ-Z已退市,汇德收购-Z和AQUILA ACQ-Z完成交易,TECHSTARACQ-Z仍在进行中 [1][4][5] - 港股SPAC市场自2022年后未有新公司上市,表现沉寂 [1][7] SPAC公司案例 - VISION DEAL-Z于2022年6月10日上市,因未能完成与趣丸集团的并购交易于2024年6月30日退市 [2][3] - 汇德收购-Z成功并购狮腾控股并于2023年10月更名,阿里巴巴新加坡公司持有狮腾控股47.22%股份 [5] - AQUILA ACQ-Z与找钢集团完成合并,找钢集团以继承公司身份上市 [5] - TECHSTARACQ-Z正在并购图达通,该公司2023年乘用车激光雷达解决方案销售收入全球排名第一 [6] SPAC制度与规则 - 港交所SPAC规则要求公司在上市后24个月内发出De-SPAC公告,36个月内完成交易 [2] - 2024年8月港交所优化SPAC规则,将最低独立第三方投资额降至5亿港元,并明确投资者独立性标准 [8] - 现行规则要求SPAC并购时需公布PIPE投资者,且专业投资者参与占比高,市场认为门槛过高 [8] 市场观点与建议 - 专业人士建议降低PIPE投资者门槛,如将3名管理资产80亿投资者要求降至1名 [8] - De-SPAC交易审批耗时6-9个月,导致企业倾向选择传统IPO或其他市场 [9] - SPAC模式相比传统IPO具有时间确定、估值透明等优势,被视为新兴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黄金通道"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