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苏超”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新华日报·2025-07-03 05:18
赛事经济效应 - 淘宝闪购、支付宝、花呗、余额宝等互联网巨头冠名赞助江苏业余足球联赛"苏超",推动赛事影响力从体育领域扩展到经济社会领域[1] - 赛事线上线下联动效应显著:线下比赛场场爆满带动文旅消费,线上话题屡上热搜形成互动热度[1] - 江苏各地文旅部门借势推出观战打卡优惠措施,从免门票扩展到旅游、餐饮、住宿、演艺等多领域协同发展[1] 流量转化路径 - 通过民间自创传播爆点(如拉歌斗诗、海报比拼)实现全民参与,恐龙啦啦队、特色农产品营销等案例将流量精准转化为消费增量[2] - 借鉴国际经验(如伦敦温布尔登网球赛、杭州亚运会),证明流量价值在于打破产业壁垒构建共生系统[2] - 票根经济、美食之旅等跨界融合加速释放效应,台商啦啦队、深圳后援团等群体形成"体育引流、多业共振"模式[3] 政策支持体系 - 江苏政府以系统思维统筹赛事经济,通过财政补贴、消费券发放、交通优化等政策组合拳支撑流量转化[3] - 需建立全链条治理机制避免流量反噬,同时通过城市品牌建设与产业升级绑定抵御赛事热度消退后的消费回落[4] 长效发展机制 - 需将短期赛事流量与城市文化底蕴深度绑定,持续完善消费场景和服务品质以实现持久动能转化[4] - 保持对流量价值的敬畏与创新,推动"苏超"流量红利转化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加速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