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的战略意义 -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头雁"效应,中央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以推动制造业升级[1] - 制造业面临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涨和国际供应链风险双重挑战,人工智能可重组生产要素、优化生产流程,提升全球竞争力[1][2] 制造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改革开放初期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形成国际竞争优势,近年因工资、土地成本上涨导致价格竞争力削弱[2] - 逆全球化与大国博弈加剧产业链外迁压力,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重塑优势[2]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制造业的路径 - 工业机器人已在汽车焊接、电子精密加工等领域显著提升效率,深度学习技术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3] - 生成式AI实现从感知到认知的跨越,DeepSeek等企业通过模型创新降低训练成本,加速应用落地[3] - 垂直大模型和具身智能技术实现"知识+经验+推理"闭环,推动智能制造自感知、自决策能力[3][4] 深度融合的三大核心逻辑 效率提升维度 - AI通过要素替代(如机器视觉质检)、良品率改善(预测性维护)、精准需求预测降低综合成本[5][6] - 中国连续多年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有效对冲生产要素涨价影响[5] 产品创新维度 - 生成式AI快速生成产品设计方案,智能产品集成新功能并提高附加值[7] - 智能产品通过在线监测、个性化服务增强用户黏性,绿色设计降低能耗[7] 供应链优化维度 - AI实现产供销全链路数据连通,跨境电商平台增强中国供应链话语权[8] 新兴产业竞争力构建 - AI与颠覆性技术(如低空经济)融合形成新增长点,助力换道超车[9] 实践路径与政策建议 - 需突破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技术瓶颈,发展工业垂直大模型[10] - 超前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推动5G专网覆盖制造业园区[10] - 建设工业知识库与数据集,支持龙头企业开放垂直工业互联网平台[11][12] -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增设高校AI与智能制造交叉课程[12]
“人工智能+”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
经济日报·2025-07-03 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