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县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 - 江苏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近"半壁江山",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 [1] - 形成"南强、中升、北进"的空间格局,苏南地区集聚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超7000家,苏中3000余家,苏北突破2000家 [2] - 昆山、江阴、张家港作为全国百强县前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持续领跑,昆山新质生产力企业数量唯一破千 [2] 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 传统产业通过"数字蝶变"实现升级,常熟推动AI大数据与纺织服装融合,建设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实验室 [3] - 战新产业实现"链式突破",丹阳鱼跃集团十年蝉联"双11"家用医疗器械销量冠军 [3] - 未来产业"前沿卡位",太仓深度融入国产大飞机C919研发制造链条 [3] 创新生态体系建设 - 产学研市场化运营成效显著,溧阳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合作孵化"中科系"明星企业 [4] - 昆山科技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10%,"昆科贷"累计发放近250亿元,惠及2000家科技企业 [4] - 昆山打造招才引智"金品牌",常熟推行土地预算制提升土地产出效益 [5] 区域协同发展策略 - 推动县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格局,承接城市非核心功能溢出 [6][7] - 引导县域差异化发展,支持经济强县打造现代化示范样板,农业县发展智慧农业 [7] - 优化要素配置机制,创新人地挂钩、效益挂钩等流动机制 [7] 政策支持体系 - 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体系 [8] - 鼓励县域建设"科创飞地"链接高端资源,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8] - 支持金融业态向县域延伸,研发特色融资产品,推动县域企业上市 [9] 特色产业发展 - 阜宁创建全国唯一环保滤料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园区 [5] - 邳州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吸引苏北首家"诺贝尔奖得主工作室"落户 [2] - 如皋被联合国授予"氢经济示范城市"称号 [2]
以新质生产力发展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县域样本
新华日报·2025-07-03 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