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文博会读懂文化产业含科量含金量大流量

文化科技双核驱动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强调文化科技双核驱动,汇聚全球文化"顶流"和科技"新势力","含科量"成为最大看点 [1] - 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的驱动作用日益突出,科技已深入渗透文化生产、消费、传播的整个链条 [1] - 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14万亿元,其中数字化、智能化相关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9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高出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 [3] AI技术赋能文化生产 - 腾讯通过混元大模型技术基底融入内容生产全产业链,大幅加快文化宣传产品生产流程,如AI生成网络文学出海宣传海报仅需输入画面元素及风格即可快速完成 [1][2] - 三七互娱自研行业大模型"小七"支持广告投放、生成游戏素材及代码文本创作,国内发行端AI视频占比达80%,海外达70%,AI智能客服准确率超80% [2][3] 智能硬件重塑文化消费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进入多地景区,通过定制化IP(如道士形象)提升文化传播效果,成为景区"流量担当" [3][4] - 宸境科技VR游船项目《天枢·古运河的心跳》结合无锡地标与非遺元素,15分钟沉浸式体验助力景区差异化升级,已在"五一"假期落地创收 [4][5] 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出海 - 《叫我大掌柜》游戏以国风美术和传统节日元素吸引海外玩家,《南海丝路》版本推广触达3.6亿次海外用户 [5][6] - 腾讯AI影像修复技术转录修复30多部经典戏曲作品,解决上世纪影像的残缺、抖动等问题,使呈现更细腻鲜活 [7] - 群宇互动歌舞机器人模仿潮汕英歌舞,何璇智能钢琴机器人演奏《青花瓷》,科技与传统文化元素深度融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