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联互通,创见不同:全球银行业可持续披露观察(上)
搜狐财经·2025-07-03 14:12

核心观点 - 全球银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呈现快速发展和规范化趋势,但比较和理解ESG绩效仍存在挑战[1][3] - 中国银行业在可持续信息披露方面进展显著,20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已全部实现与年报同步发布可持续报告[5][6] - 银行披露重点集中在气候变化、客户和员工等主题,生物多样性等新兴领域披露不足[3][24] - 可持续信息与财务信息的关联性成为关键,但量化分析和数据质量仍有提升空间[7][20] 披露时效性 - 73%全球主要银行实现年报与可持续发展报告同步发布(2023年仅43%),国内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同步率达100%[6] - 57%银行披露融资排放时使用比报告期早一年的数据,因价值链数据获取滞后[6] 披露内容结构 - 全球银行可持续报告平均页数达190页,国内银行平均113页,环境范畴披露占比最高[12] - 环境主题披露最成熟(气候变化、碳排放等),但存在定量指标少、可对比性弱的问题[12][24] - 社会主题中金融包容性举措较多,但缺乏标准化评估指标[7] - 治理主题以定性描述为主,少数银行开始披露AI伦理管理方法[7] 披露框架与准则 - 23%全球银行采用TNFD框架进行自然信息披露,国内银行普遍参考GRI标准及A股交易所指引[15] - 27%全球银行采用欧盟双重重要性分析,55%国内银行在新规驱动下实施该分析[18] - 61%全球银行对上年度融资排放数据进行重述,反映方法论持续演变[20] 区域与主题差异 - 欧洲银行更侧重气候变化披露,亚洲银行在客户和员工事务披露较全面[24] - 水和海洋资源、生物多样性等主题披露薄弱,缺乏具体目标和量化指标[26] - 供应商员工信息、税务透明度等新兴领域披露不足[26] 改进方向 - 需加强ESG数据与财务系统的整合,建立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的映射逻辑[29] - 建议开发社会影响力评估工具(如普惠金融效益量化模型)[29] - 需完善ESG数据治理体系,提升非财务信息的可验证性[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