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5天后,中方突然“亮剑”征税韩国,李在明为何低调配合?
搜狐财经·2025-07-03 15:21
贸易争端背景 - 中国商务部公告对来自韩国、欧盟、英国、印尼的不锈钢钢坯和热轧卷继续征收反倾销税,该政策自2019年7月开始实施,原定于2023年7月到期[5] - 韩国于6月26日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中国在6月30日宣布延长对韩反倾销税,时间点选择具有策略性[7] - 中方设置价格承诺机制,允许韩国企业按设定底价销售可免征税,否则立即恢复征税[7] 韩国经济与政策应对 - 韩国面临严峻经济形势:GDP增长预期仅0.8%,年轻人失业率高企,出口显著萎缩[11] - 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3000亿美元,占韩国对外贸易的23%[13] - 韩国总统李在明采取平衡策略:拒绝美国提高军费至GDP5%的要求,同时派议员赴中国上海洽谈业务[13] - 韩国官方对中方反制回应谨慎,表示将"密切关注"影响并"愿意通过对话寻求解决方案"[18] 行业影响与博弈 - 韩国钢铁巨头浦项制铁可直接申请价格承诺机制,合规销售可避免被征税[9] -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中国同时对欧盟、英国、印尼等国采取类似反倾销措施[28] - 中韩在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领域存在强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33] 争端处理模式转变 - 双方从情绪化对抗转为制度化博弈,中国通过商务部公告按程序延长征税,程序合规[24] - 争端处理呈现"有原则的克制"特点,既保持反制力度又为对话留有余地[29] - 新模式下双方避免直接冲突,通过规则框架内较量维护各自利益[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