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涛:推动碳金融创新,可尝试“双向突破”

碳金融产品创新面临的挑战 - 碳排放权价格受政策、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等多因素影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3] - 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小型企业和绿色项目缺乏透明评估标准和可靠信息披露 [3] - 大量行业主体绿色转型需求不明确,缺乏参与碳市场的动力 [3] 金融机构的应对策略 - 加强对碳市场的研究分析,建立碳资产风险对冲机制 [3] - 定制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产品,提升客户参与碳市场的意愿 [3] - 兴业银行在碳市场启动首日完成两笔配额质押贷款业务,分别发放2000万元和1000万元 [2] 风险防控与信息披露 - 金融机构需建立坚实风险防控体系,同时强化绿色金融信息披露 [4][5] - 工商银行在绿色债券募集说明书中详细披露资金使用的环境效益和减排项目进展 [5] - 信息披露应包含绿色金融产品资金使用情况、环境效益、碳排放权交易数据等 [5] 国内与国际碳市场合作 - 金融机构可通过碳期货、碳期权等衍生品工具提高碳市场流动性 [6] - 中国逐步与国际碳市场对接,探索跨国合作与互认 [6] - 主要障碍包括政策监管差异、市场准入壁垒和信息标准差异 [6] - 未来可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国际对接,建立跨境监管合作机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