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华财经调查】从“跑马”到“打拳” 赛场上的人形机器人何时走进家庭?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从半程马拉松到格斗大赛实现技术突破,但普及仍面临数据瓶颈与成本控制两大关键问题 [1] 数据瓶颈挑战 - 人形机器人高度依赖数据训练,当前数据规模小且高质量数据获取难,导致语义理解和意图识别受限 [2] - 数据获取困难体现在开放环境场景组合近乎无限而数据集覆盖有限,以及文化差异性导致数据难以统一标准 [2] - 人形机器人单条数据采集加工成本为50-500元,远高于传统工业机器人低于1元的成本,标注人力投入比达1:20 [3] 数据解决方案 - 企业如松延动力启动"百城千校百万大军"数据采集计划,共建开源数据集加速算法训练 [3] - 专家建议制定人形机器人专用数据标准,建设国家级数据平台实现安全可控流通 [3] 成本高昂问题 - 宇树Unitree G1售价9.9万起,众擎PM01售价8.8万起,价格虽降至入门级轿车水平但仍偏高 [4] - 高售价与实用性不匹配导致消费者买单意愿低,感知决策能力弱且应用场景有限 [4] - 成本高昂源于数据采集成本高企和关键核心部件如精密电机、减速器等仍需进口 [4] 降本提智措施 - 松延动力将通过工艺迭代、高价值数据集积累与场景深耕推动价格下探 [5] - 上海触碰未来通过AI大模型通用性提升、关键硬件迭代及运动控制算法突破加速成本下降 [6] - 行业需经历培育、成长、成熟的发展曲线,目前处于培育到成长阶段 [6] 商业化时间表 - 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落地元年,率先在商用服务、生产制造等ToB场景应用 [7] - 2026-2030年将拓展至医疗护理、家庭服务领域,2035年通用型机器人将适应完全未知环境 [7] - 未来5-10年内价格有望降至万元以内,成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技术支撑 [7] 投融资动态 - 2024年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案例71笔金额84.5亿元,案例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47%和226% [7] - 首程资本在机器人领域进行多维度布局,覆盖科研、服务、工业、消费等多个应用场景 [8] - 部分机构认为人形机器人噱头大于实际应用效果,商业化变现能力弱且存在不确定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