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柳立子:体育带动消费需要奇思妙想和长期主义丨十五运大家谈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03 18:41

体育赛事与广州城市发展 - 广州通过承办六运会奠定天河区和城市新中轴线发展基础,九运会拓展东部城市和产业空间,亚运会推动珠江新城CBD崛起并延伸城市轴线至海心沙、广州塔 [4] - 体育赛事与城市空间规划紧密关联,带动广州进入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4] - 十五运会为广州提供打造"城市新名片"的契机,推动从"体育兴城"向"文体兴城"转变 [7] 体育文化与城市精神 - 广州体育文化基因源于广式生活方式,包括宜人气候、水系密布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发达、华侨投资的基础 [6] - 体育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高度契合,形成拼搏进取的城市文化基因 [6] - 赛事传播应结合城市文化故事,如叠滘龙船IP通过个体故事传递城市精神,建议十五运会采用更接地气的表达方式 [8] 赛事经济与消费转化 - 佛山叠滘龙船大赛三天吸引游客超68万人次,带动消费3.45亿元,显示赛事对文旅消费的拉动效应 [9] - 需将体育与文化、旅游、商贸有机结合,形成循环业态而非单一消费 [9] - 建议借鉴"苏超"模式,联动城市文旅资源(如南京盐水鸭搜索量增长74%,套餐订单增58%),优化奥体中心配套并引入市场化运营 [10] 粤港澳产业协同 - 十五运会为三地解决规则衔接问题提供契机,如允许港澳企业直接参与内地文体项目运营 [11][12] - 港澳在演艺运营、国际赛事资源和明星效应方面具备优势,内地市场潜力大,合作可提升大湾区文体产业竞争力 [12] - 当前制度障碍包括港澳企业无法直接在内地主办体育赛事或演出,需突破资质限制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