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 - 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4年12月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覆盖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 [1] - 参加人可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线上入口或商业银行开立账户,年缴存上限为12000元 [1] - 账户资金可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国债等金融产品 [1] - 截至2024年11月末,已有7279万人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但存在"开户热、缴存冷"现象 [1] 递延纳税政策分析 - 采用EET模式(缴费免税、投资免税、领取征税),领取税率从试点期的7.5%降至3% [2] - 政策目标包括激励中高收入群体补充养老储备、引导长期资本形成、优化税制公平性 [2] - 国际通行做法,通过领取阶段缴税降低个人税负,有助于积累养老资产 [2] - 边际税率10%及以上群体节税收益显著,但免税或低税率群体可能产生负收益 [3] 制度优化建议 - 当前痛点包括税收优惠覆盖失衡、部分产品收益未达预期、流动性约束过严 [4][5] - 建议实施阶梯式税收优惠,对中低收入群体给予额外补贴,逐年提高缴费上限并与CPI挂钩 [5] - 丰富产品体系,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建立弹性支取规则 [5] - 需改进税收优惠吸引力,明确缴纳阶段收入低于起征点的领取阶段免税 [5] 养老投资规划建议 - 35岁至40岁是开始养老储备的合适年龄段,需根据收入水平和预期合理安排 [6] - 养老投资应追求长期收益,在不同类型金融产品间合理配置以平衡风险 [6] - 需树立长期投资理念,聚焦扣除通胀后的实际收益率,采用纪律性定投机制 [7] - 警惕高收益承诺陷阱,优先选择底层资产透明、风险可控的正规产品 [7]
“个人养老金”,你交了吗
金融时报·2025-07-03 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