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中国企业需从贸易出海转向转型升级以适应新市场环境 [1][16] - 华坚集团提出"中国产业,非洲制造,全球市场"的出海模式 [3] - 非洲投资需综合考量成本优势与政策支持,但面临基础设施落后、法律差异等挑战 [8][11][12] 华坚集团发展历程 - 1984年创始人张华荣在江西创办制鞋作坊,1996年南下东莞设厂,发展为全球最大女鞋制造商之一,年产超2000万双 [4] - 2011年受埃塞俄比亚总理邀请考察,2012年1月在当地设立首座500人工厂 [4][5][6][9] - 2017年获"埃塞工业之父"称号,现转型运营埃塞华坚国际轻工业园,入驻企业20余家 [1][14] 非洲投资优势 - 人工成本仅为中国1/10,当前月薪300-500元人民币 [8] - 优质皮革原料供应充足,欧美出口享受零关税 [8] - 政府强力支持,契合当地创造就业需求(失业率近50%) [10] 运营挑战与解决方案 - 物流成本从2%飙升至8%:内陆国家需借道吉布提港口,800公里双向单车道 [11] - 电力普及率仅30%,自建变电站预计明年投用 [11] - 罢工频发问题已解决,法律纠纷通过雇佣本地顾问改善 [12] - 2020年因内战和疫情损失严重,2023年重启生产军鞋等产品 [12][13] 本土化战略 - 培训100多名当地工人,持续提升技能以降低报废率 [8][11] - 修路、捐物资、共享水井等社区共建措施 [15] - 提出"用产业换资源、用就业换市场、用服务拓市场"三大理念 [14] 产业转型方向 - 从代工厂转型为工业园平台运营商,目标5年内入驻企业达100家 [14] - 看好非洲粮食、能源和制造业三大领域发展前景 [16]
制鞋老兵挺进非洲,他是如何成为“埃塞工业之父”的
第一财经·2025-07-03 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