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帮扶个体工商户权衡利弊理性转型
证券时报·2025-07-04 02:52
政策背景与意义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指导意见》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 强调尊重经营者意愿 禁止强制或诱导转型 [1] - 截至5月底全国民营经济组织达1.85亿户 占总经营主体96.76% 其中个体工商户1.27亿户 同比增长1.0% [2] - 政策是落实《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延续 旨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鼓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 转型利弊分析 - 法律地位提升:转型后具备企业法人主体资格 便于参与市场活动 [1] - 责任风险降低:个体工商户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企业则以出资额为限 [1] - 政策支持增强:可申请税收优惠 获得金融支持 但需承担更高运营成本(税务筹划/法律合规等) [1] - 管理复杂度增加:需遵守更多法律法规 涉及合同/知识产权/员工权益等法律事务 [1] 政策实施要点 - 优化办理流程:从转型申请到后续帮扶服务形成完整支持体系 [3] - 强化风险防范:要求经营者综合权衡经营情况与政策 理性决策 [3] - 长期发展导向:转型有助于扩大业务规模 提升市场竞争力 但需结合自身条件 [3] 监管与权益保障 - 明确禁止基层部门劝说或诱导转型 保障个体工商户自主选择权 [2] - 与《民营经济促进法》(5月20日施行)形成政策协同 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 [2]